文物上“新”共赴跨过时空文明之旅 大众乐享假日“文明大餐”
假日出游,博物馆也是抢手目的地。我国考古博物馆对部分文物进行更新,推出系列新活动,约请观众共赴一场跨过时空的文明之旅。
“五一”假日前两天,我国考古博物馆已达到最大观众承载量,每天5500张门票均被预定完。面临观众高涨的观赏热心,我国考古博物馆提早上新一批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品类。
这件西汉时期的青铜壶,2007年出土于新疆伊犁河谷,这是此类器物在伊犁区域的初次发现。古代工匠用弦纹在它的腹部隔出5个分区,内部以细密的云雷纹填充,从全体造型到纹饰细节,具有较为明显的汉代华夏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前史见证。
“五一”假日,我国考古博物馆特别推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活动,把最新的考古效果向观众遍及。首场展现出土青铜器上的“太保墉燕”铭文,这是北京建城史的最早出土文献,而留下这段记载的人名叫作册奂。
我国考古博物馆提示,观众可提早3天经过我国考古博物馆微信大众号这一官方途径预定,实名核验后进馆观赏。明清两代190多件套搪瓷珍品会集露脸
除了北京的博物馆展出新文物、推出新活动,河北省3家博物馆联动,在河北博物院推出精品搪瓷文物展,明清两代190多件(套)搪瓷珍品会集露脸。
搪瓷器以严肃高雅的造型、繁复精巧的纹饰和绚烂耀眼的颜色著称。阅历明清两代不断地交融立异,形成了共同的东方艺术风格。特别明代景泰年间,搪瓷工艺达到了巅峰,以蓝色釉料烧制的器物尤为拔尖,“景泰蓝”由此得名。清代搪瓷装修更为繁复,迎来又一个艺术顶峰。
在很多展品中,清代“铜鎏金搪瓷和平有象”尤为精美漂亮。象身錾刻细腻的纹饰与璎珞,背驮宝瓶,涵义“天下和平”。
上一篇:上市两周年李渡以“双遗址、双定位”破局新周期 下一篇:萨迦非遗珍品再度来沪 成果见证三十载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