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专访 苑凤雨:“85后”民用雷达“少帅”科技领军安防产业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5-07-06 00:59:27  点击量:【1】次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新时代,雷达技术如繁星点亮苍穹,正以“无形之手”构筑智慧中国的感知脉络。作为无线电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雷达系统大范围的应用于气象观测、航空航天、交通导航、海洋监测、安全防护等多个关键领域,并加速向无人驾驶、无人机管控等新兴领域拓展,其稳定运行与精准探测必然的联系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为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雷达的使用需求,提升环境感知、防灾减灾、观测探测技术能力,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2025年1月2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雷达无线电管理规定(试行)》。这是我国首个关于雷达无线电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将有力推动我们国家雷达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在长江之畔的科学技术创新热土上,武汉雷达企业联合本地科研院所与高校,从军贸、安防、气象、交通、低空监测等多领域发力,将雷达产业纳入空天信息万亿集群蓝图,打造‘国家队+民企+科研转化’的立体生态。”

  秉承科技强防、产业报国的创业理念,武汉雷可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可达”)总经理苑凤雨带领企业自主创新、敢为人先,成立9年来,始终致力于民用雷达系统的研发技术与制造,践行“雷可达、安天下”的口号,形成了反无人机探测、地面安防、海岸防控三大战略布局,先后参与多项边境安防、反无人机防控和港口管控等项目。

  苑凤雨相信,武汉这座曾以“桥梁跨越天堑”的城市,正用电磁波的韵律,在数字苍穹下架起感知万物互联的新虹桥。“当低空经济振翅高飞,无人机穿梭云端,城市群上空的毫米波雷达网络已编织成精密天网,雷可达将以先进的技术及丰富的实战经验筑基,立足武汉,抢占全球雷达安防市场制高点。”

  2025年2月17日至21日,中东阿布扎比军警防务展览会(IDEX)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盛大举行。作为全世界顶尖的国际防务体系展览会之一,该展览不仅涵盖陆、海、空全方位防务领域,专业性极强,且规模之大在中东、北非地区首屈一指。

  “作为全球防务领域的佼佼者,雷可达携多款重磅产品惊艳亮相,以尖端科技和创新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防务企业的水平及风采。”苑凤雨回忆展会现场的空前盛况,从“电子哨兵”单兵侦查警戒系统、“雷盾护渔系统-看海管家”等产品的精妙设计,到“海东青”定向反无人机系统的强大性能,雷可达于会上亮相的全新低空防御明星产品,向全球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其在低空防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卓越创新成果。基于产品设计理念、实际应用场景、使用效果呈现、市场差异化优势等方面,企业技术团队耐心向现场观众讲解、演示,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雷可达对技术自研与创新的执着追求。

  “公司展位人头攒动,参展嘉宾络绎不绝、驻足咨询,中国‘智造’成为展会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也标志着公司‘产品出海’的巨轮已正式起航。”当电磁波跨越山海,中国产品及方案正蓄力为全球数字化治理写下创新注脚之时,只有苑凤雨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企业一路走来的努力与不易。

  生于1986年的苑凤雨是黑龙江哈尔滨人,2009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本科毕业后,来到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雷达和通信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2014年,带着科研机构积累的扎实技术经验,苑凤雨加入高德红外,接触到了不同于国有体制的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模式和雷达技术的产品化布局。

  工作中,他结缘认识了一家致力于惯性测量和卫星导航技术开发推广的上市公司——北京星网宇达,“当时国内民用安防雷达市场可以说尚处于空白,一些行业权威希望对标以色列等先进国家的有关技术,以中国民企为主体,做出雷达技术民用化的自研产品。同时,武汉拥有成熟的光电子产业集群基础,光电技术可加持雷达技术,为民用雷达市场赋能。”也就是从那时起,苑凤雨开始正式探索创业之路。

  2016年7月,乘着当时国内创业潮的东风,锚定“基于雷达颠覆性技术提供至高无上的户外安全解决方案”的核心价值观,践行“打造一个值得客户持久信赖的百年品牌”的使命,由北京星网宇达控股成立的武汉雷可达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鼎杰现代机电信息孵化园正式落地。

  “公司至成立以来就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年来广泛引进高科技人员及业界精英,打造了一支素质高、实力强、本领硬的科研团队,不断探索雷达安防新领域,拓展新市场。”苑凤雨重点介绍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海洋渔业解决方案--雷盾护渔智慧养殖系统,低空经济行业解决方案--猫头鹰全向反无人机系统、海东青定反无人机系统,军警边防行业解决方案---电子哨兵边界安防系统,低空安防雷达、近海安防雷达、地面安防雷达等产品大类。

  “通俗来说,雷可达业务板块三足鼎立:其一是边海防应用;其二是与低空经济息息相关的低空安防、要地防空等;其三是涉水的渔港监控。”苑凤雨表示,目前边海防领域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预估可达60%以上,公司全系列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0%左右。“2017年产品第一次升级,我带领雷可达团队打入新疆市场,后多年深耕边防领域市场,研发出玄武系列新产品,获得多项专利荣誉奖项,现公司边防产品在新疆、西藏等地拥有绝对市场优势。”

  苑凤雨带领公司技术骨干,使用先进的相控阵技术,依托快速扫描和数据处理能力,针对周界边境、地面人车探测给出综合安防解决方案。系统可对行人、车辆的监控距离定制化配置,不仅能根据活动目标测出目标的方位、距离、运动轨迹及运动速度等参数,同时雷达与光电等多种手段融合技术的研发,实现了自动发现和识别可疑入侵目标、自动调动追踪、监视可疑目标的功能。“MIMO体制的应用使得雷达在复杂环境中具有更强的抗干扰的能力和数据传输速率,大范围的应用于边境、周界、检查站等重要区域的安全警戒。”

  近海安防雷达则融合了MIMO和DBF技术,明显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虚警杂波压制效果。非常适合于近海、内河区域、港口、航道精确捕捉目标航迹信息,不仅能探测和追踪船只,还能进行警戒和目标指示。“其设计紧凑,稳定性很高,为海上交通的安全和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低空安防雷达由1个雷达阵面、1个机械转台和1个电源适配器组成,此类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边境、机场和军事基地等重要区域的微型和小型民用无人机的监控。”苑凤雨表示,该设备能够迅速探测无人机位置,提供精确的警戒和目标的方位、距离指示,精准测量其高度和速度等航迹信息。

  在浩渺的经纬线上,雷达技术正化身海洋生态的“智慧守望者”,为现代渔业谱写科技新章。

  “我国海域辽阔,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些年,水产养殖产业迎来蒸蒸日上,若沿用传统的人工观察水产养殖方式,则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人员非法入侵、偷盗、偷钓等管理问题。水产养殖户迫切地需要一套适用于海域水产养殖的智能安防系统,不仅可避免被盗损失,还可节省巡查人力成本。”

  苑凤雨和公司技术团队响应当前水产养殖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基于智能传感、智慧物联网、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等技术,打造智慧养殖(海洋牧场)应用的智能终端软件——雷盾护渔系统。

  “通过对前端高分辨率雷达等智能传感器的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和智能联动,在所有天气下,能达到业界最小的误报率以及智能分类报警的行业最优水平。”苑凤雨介绍,雷盾护渔系统首创以事件管理为中心的业务功能,包含目标探测、联动跟踪、抓拍取证、智能预警、事件回溯等,核心功能是防偷盗。

  “系统主要是针对养殖区域内所有动态船只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通过智能分析研判监管区域内船只是否为报备船只,既能对非法入侵船只告警,有效打击养殖偷盗行为,同时对作业船只来管理和保护,极大地降低了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和管理成本。”苑凤雨形容这套智慧养殖方案为水产养殖户的“看海管家”,一些客户在使用该系统后,已将看海的安保人员从60人降至不到40人。

  苑凤雨介绍,2024年10月,雷可达“雷盾护渔·向海而兴全国渔业护航破浪巡回展”项目组成员,携带雷盾护渔系统装备、资料、软件等设备应客户邀约前往辽宁大连开展工作。“大连濒临黄、渤两海,海岸线长,浅海水域广阔,既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更是国内外海产品中转地。其中,作为大连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的海参养殖业,全产业链规模超百亿,我们的雷盾护渔系统应用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雷可达项目组成员进一步探索客户的真实需求、实地查看养殖基地,率先在大连长海广艺海珍品有限公司开始展示。项目组成员及客户均在距离监测区3公里外,通过“雷盾护渔系统平台”观看由雷达和光电实时传送回来的船只动态、速度、航迹及监测区域画面信息。“客户表示这样的技术能直接让他们不用轮班值守去管理,切实做到降低养殖人工成本,确保非法捕捞活动‘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一键报警、一网打尽’,使用效果很满意。”苑凤雨说。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将雷达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领域的企业,雷可达自主研发的“雷盾护渔系统”,已悄然将“人海战术”升维为“像素级”生态守护。雷达织就的感知神经网络正不断突破物理半径,重构“海洋牧场”的治理逻辑。苑凤雨认为,这既是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蓝答卷,更是中国向世界输出“智慧海洋”解决方案的生态样板,“当雷达的电磁涟漪漫过珊瑚礁群,我们用科技守护的不只是鱼群水产,更是人类与海洋命运与共的文明契约。”

  在智慧城市的天际线上,雷达传感器正化身“空中交警”,与5G、AI在低空智联网中交融,将无序的低空飞行升维为数字化交通流。这项感知技术不仅悄然成为低空经济的“空中神经”,更成为重构城市运力的革命性突破。

  “近年来无人机从物流、交通、应急到植保、测绘,从消费级无人机到工业级无人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促进了‘低空经济+’场景多元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无人机的潜在威胁也一天比一天突出。恶意使用的无人机可能被用于侦察、攻击、运输违禁品等目的,对重点区域的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反无人机技术应运而生。苑凤雨介绍,雷可达推出“猫头鹰全向反无人机系统”,通过结合雷达/频谱探测、GPS诱骗、无线电磁干扰、数据分析、自动反制等手段,实现对无人机的监测、识别和打击,有效遏制无人机的滥用和非法行为。

  “该系统是一套专用的重点区域无人机防御系统,研发目的是为了防御以无人机为载体,对重点区域投放危险物品、拍摄监管设施等行为。通过对防控区域内无人机进行侦测、反制和诱导,防止非法无人机进入核心保护区域。”苑凤雨解释,为确保重点区域的安全,反无人机系统需建立多层防御体系,包括早期预警、监测识别、干扰阻断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一些环节的综合防护,可大幅度的提升重点区域的安全性。

  此外,雷可达还自主研发有海东青定向反无人机系统,该无人机立体防御系统集成了实时光电跟踪、高精度雷达、全频谱侦测、电子干扰、GNSS诱骗系统、控制器及管理软件等多项技术,是新一代反无人机系统的行业先锋。

  “作为一款固定安装式的防御系统,海东青非常适合于需要高级防护的地方,如军事设施、政府机构和重要的基础设施等,为这些关键区域提供较为可靠的防护。”苑凤雨表示,本系统将雷达、光学传感器、电子侦察设备、电子对抗等设备通过一体化结构设计,构建“雷达探测+无源频谱探测→联动光电目标确认显示→态势分析→指挥决策”的工作过程,可实现对无人机的及时侦测、跟踪和干扰、摧毁等功能。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首次设立低空经济馆,主要展出专用的无人机设备产品,重点展现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低空经济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苑凤雨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低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保障领空的安全,“无人机在所有的领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商业、军事和个人使用等。然而,无人机的不受控制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引发了对反无人机系统市场的迫切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雷可达生产的反无人机系统将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习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苑凤雨表示,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中国雷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其中蕴藏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如今中国雷达已形成了陆海空天四维一体的装备体系,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中国雷达的身影。”

  在苑凤雨与公司骨干的戮力同心下,雷可达这些年收获了诸多荣誉头衔:高新技术企业、光谷瞪羚企业、第十届世界雷达博览会“雷达行业创新产品挑战赛“银奖、T/CASME 353-2023《地面安防监视雷达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单位……苑凤雨说:“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海康威视、大华等科研机构及有名的公司,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均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秉承“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定制化服务”为使命,雷可达坚持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目标,努力延伸服务触角,以“诚信、专业、敬业”的姿态参与并推动雷达安防行业的繁荣与健康发展。苑凤雨透露,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遇到技术难题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协同攻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链条国产化替代,企业硬实力业界领先。

  “未来,雷可达将重点聚焦‘产品出海’战略,我们已申请参加2025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军警防务展览会IDEF,该展会作为世界四大防务展之一,汇聚了全球军事装备和技术制造商、设计师、销售商以及客户,已成为行业内的重要交流平台,特别是对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雷达安防领域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苑凤雨表示,公司今年会积极布局中东市场,明年将走进非洲市场,将更多优质的国产民用雷达送出国门,“让世界感受到雷达安防领域的中国力量!”



上一篇:4月11日最佳情报香车靓模拍不断齐鲁春季车展逛起来!祝贺 下一篇:“五一”赶大集就来门头沟!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0248
  传真:400-666-0248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滨海西路547号